
2025年是院士增选年众豪配资,也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之年。作为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与院士头衔关联紧密,手握“国奖”者,往往在院士增选中更具竞争力。
此前,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出炉,一批院士候选人的学术成果获得进一步肯定。农财君梳理发现,在农业、生物等相关领域,也有多位2025年两院院士候选人通过本年度国奖初评,包括了严建兵、田见晖、许勇等种业专家。
他们能否凭借即将“到手”的国奖,为自己的院士增选加上一个重磅级筹码?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通过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初评情况
(农业、生物等相关领域)
院士候选人
项目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初评奖项等级 田见晖 良种母猪批次化同步扩繁调控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许勇 西瓜优质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培育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郭红卫 植物激素乙烯作用的分子机理 南方科技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王二涛 植物-微生物共生的机理 中国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严建兵 玉米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华中农业大学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廖明 禽流感疫苗创制与源头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华南农业大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屠鹏飞 沙漠濒危寄生中药肉苁蓉全产业链开发关键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北京大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届初评建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田见晖教授,任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也是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田见晖
田见晖率先提出了“胚胎选种选配”代替“个体选种选配”的干细胞育种技术,该技术已成为TransOva Genetics 等国内外种业企业研发焦点,引领了动物生物育种新方向。揭示了家畜卵子核-质同步成熟调控机制,在国际上率先获得 “三步法”卵子核-质同步成熟技术专利,破解了困扰体外胚胎生产卵子成熟质量差的产业瓶颈;发现了体外受精性别失衡的关键机制,攻克了近30年来体外雌性胚胎死亡率高的难题。
他还率先创建我国母猪同步繁殖调控技术体系,实现了母猪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技术和产品覆盖我国25%繁殖母猪,为我国生猪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创建了国际领先的牛羊体外胚胎高效扩繁技术体系,使我国肉羊体外胚胎扩繁技术水平与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
本届初评建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许勇研究员,是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也是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勇
许勇常年坚持在产学研一线,聚焦我国西瓜甜瓜常规育种技术效率低、优异资源缺乏、自主品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等重大产业科技难题,开展了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创建、优异资源创制、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研究,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过去30年,许勇带领团队率先绘制完成世界上第一张西瓜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成功破译了西瓜遗传“密码”,一举奠定我国西瓜基础科研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由其团队主持选育出“京欣”“京美”“京彩”“都蜜”等西甜瓜品种,累计推广超过3000万亩,在华北、华东等西甜瓜主产区种植率超过60%。不久前,许勇团队选育的小型西瓜新品种“京美2K”还入选了由科技日报组织评选的我最心动的“十四五”硬核成果。
在许勇带领下,我国西甜瓜产业实现从基础研究、品种选育到良种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他也因此被誉为“西瓜大王”。
本届初评建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郭红卫教授众豪配资,任职于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也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南方科技大学郭红卫教授
郭红卫长期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在植物激素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郭红卫及其团队聚焦植物对异源或过量表达的基因多层次沉默的机制研究,以拟南芥为材料对植物中外源转基因沉默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植物防止内源基因沉默的双保险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上,并受著名生物学综述性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特邀,总结近年来植物信使RNA (mRNA)代谢和mRNA质量监控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此外,其团队长期关注植物器官衰老、果实发育调控机制等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综合利用化学遗传学等手段,筛选出多种受到同行认可的、具有潜在采后应用价值的小分子化合物。
本届初评建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王二涛研究员,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也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王二涛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机理和应用的创新研究,并在该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成果,是植物-微生物共生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者,对该领域有重要影响。其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Nature, Molecular Plant, The Plant Cell和Cell Research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还曾入选2017和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二涛
本届初评建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严建兵教授,是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校长,也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校长严建兵
严建兵长期从事玉米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其带领团队围绕玉米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开展联合攻关,在复杂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单细胞技术开发和应用、大数据驱动的育种理论和技术探索、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我国粮食安全领域长期面临一个“隐形挑战”——生产肉蛋奶所需的饲料蛋白多来自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大豆。今年两会期间,严建兵提出发展高蛋白玉米替代大豆进口的提案,再次引发关注。他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说到:蛋白含量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290万吨蛋白,如果能把这些蛋白都有效利用,相当于少进口700多万吨大豆。目前,他们培育的第一批高蛋白玉米品种,蛋白平均含量已达10%,比普通玉米高出两个百分点,并已开始大面积推广。
不久前,第十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正式公示候选名单。严建兵教授入围“生命科学创新奖” 最终候选名单。“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奖项,被誉为“中国生命科学的诺贝尔奖”。
本届初评建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廖明教授,现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也是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廖明长期从事畜禽重大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研究,在禽流感的研究和相关防疫产品开发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提出“我国禽流感的防控重心应前移至家养水禽”的学术观点,为有效控制我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和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廖明
本届初评建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屠鹏飞教授,就职于北京大学药学院,也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屠鹏飞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与创新药物发现、中药化学生物学、中药资源与质量控制等研究。在濒危寄生中药肉苁蓉的系统研究与产业化推广、中药药效物质与创新药物发现、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与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
来源丨农财君综合整理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点击下单,把健康带回家↓↓

诚信双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